“学生律师”帮老人讨回200万“退休钱”

4月阳光并不炽烈,60多岁的王辉(化名)站在政法大学学校南门口,内心却焦躁不安。她背后的20多名老工友,每人近十万的养老保险待遇和工资欠偿劳动仲裁无门。如今,他们试图寻求这里的准律师法律援助中心的学生们,给他们支个招儿,帮助她们迈出关键的诉讼一步。

3个月后,老人们诉讼成功,每位当事人获得了8万到10万元不等的一次性赔偿,总计200余万元。7月13日,几位学生代表收到了王辉等人的锦旗。援助中心成员、本案负责人李佳卉说:“你问我为什么可以无偿做这些,因为这种成就感就足以让我们坚持下去。”

自1994年成立以来,中国政法大学准律师协会法律援助中心累计接待当事人10000余人次……如今,在历届学生们的坚持下,这些数据不仅在递增,这一公益法律援助组织也开始小有名气。

仲裁不成寻求法律援助

距离最迟递交起诉书的时间只剩15天,走出劳动仲裁委员会的王辉焦虑万分。

自1984年9月1日起进入昌平某乐器厂工作,和其他老员工一样,她一直没有与厂方签订劳动合同,且对方未支付各种加班费用和缴纳社保。以至于她退休后无法享受相应退休福利。

2018年4月23日,王辉和老同事们陆续提请劳动仲裁,但被仲裁委以“26人均已超过法定退休年龄”为由出具不受理通知书,告知其可向法院提起诉讼。根据《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》相关规定,可在15天内提起诉讼。

但对王辉等老人们而言,诉讼谈何容易?焦虑中的老人们得知有一帮学生可以帮人起草法律文书。两天后,王辉等人慕名来到中国政法大学。

在她面前,十来名学生“摆摊儿”解答着各种咨询者的法律问题。与王辉类似,前来咨询的人对法律一知半解,甚至请不起律师,他们到此只为深陷困局的自己寻求一个出口。

一张桌子,一头儿是一群初出茅庐的法学学生,一头是沉甸甸的生活。

每个工作日的中午,法援中心的学生们在学校南门支起桌子已是这一组织的惯例。学生们解答前来咨询的人们各种法律问题。但是连续三天,对一个工厂的维权逐渐增加到26人,令学生们感觉这个案子有点特别。

了解老人们的实际情况后,2016级国际法学院大二学生、本案负责人李佳卉说,了解工厂的运转情况是能否为老人们维权的关键。于是,法援中心6名成员前去实地探访。

实地探访“量身定制”文书

“直接跟工厂管理方硬碰硬肯定不行。”6名学生早晨9点到了工厂附近,学生们先在周边居民处打探,了解工厂经营运转情况。李佳卉说,经过实地探访,学生们看到更多的员工聚集在厂门外讨薪,村民们表示工厂最近确实出现经济困难,“当时我们就在担忧工厂能否给当事人满意的赔偿。”这一次的探访,让学生们明确了帮助老人们维权的方向,力求相关诉求能够妥善调解执行。

根据26个人的不同情况,学生们为他们“量身定制”起草文书。但26人的“定制文书”谈何容易,“我记得当时我们6个学生打电话跟当事人核实文书,从下午3、4点一直不停打到晚上,跟对方核实赔偿金额是否满意、赔偿条例是否完整,然后根据不同需求进行修改。”李佳卉说,给每个当事人打电话直到达成共识,直到同学们口干舌燥。

最终,这些“定制”的诉讼材料分别交给这些平均年龄65岁的当事人手中。

3个月后,当诉讼成功的消息传来,学生们收到了老人们的锦旗。每位当事人获得了8万到10万元不等的一次性赔偿,总计200余万元。

锦旗上“法律援助解人心,无偿服务解民忧”表达着老人们质朴的谢意。“你问我为什么可以无偿做这些,因为这种成就感就足以让我们坚持下去。”李佳卉说,虽然学生们接触的案子不是每一个都会得到完美的结果,但每成功一次对他们来说则是一次激励。

34名学长指导34名新生

有过四年协会法援经验的刘子泰说,法援中心创立初衷就是培养法学院学生兴趣,通过学到的法律知识,帮助更多有需要的人。

自1994年成立以来,该法律援助中心累计接待当事人10000余人次,代理案件120余起,回复当事人来信5400 余封,接听咨询电话4000多个。

根据法援中心的录用章程,应聘学生要经过四轮面试才可以走到最后。现任会长戴允中介绍,每年报名法援中心的500余学生首先要是法学专业的,经过“三面”一路筛选到40人,最终经过会长“四面”及双向选择留下34人。

据介绍,34名新成员要对应34名的学长,才可以实现公益法援的延续。法援中心负责人之一杨斯诺说,这制度不仅让新成员受益,也给了受援人更多的安全感。每一位新人都有自己的指导学长,有了法律援助的榜样和“抓手”。

目前,一线学生是大一、大二(每期34人)共计68人组成,他们每个工作日中午要安排十来名学生到校南门口“摆摊儿”咨询,大三同学以顾问的形式存在。

学生代理人出庭完成诉讼

回忆起自己的法援经历,身为“老会员”的刘子泰2015年曾经为当事人出庭打官司。他回忆说,当事人是名7旬老人,倾尽家财购入古董后鉴定系赝品。然而当时的老人实在拿不出更多的钱打官司,无奈之下老人找到了法援中心,刘子泰和师姐应下了这门官司并作为代理人出庭。

“我印象太深了,开庭时对方律师质疑我们的身份,说我们没有律师执照。”刘子泰说,他当时虽然紧张,但他对此也早有准备。他当庭陈述法条:“根据民诉法第五十八条规定即当事人受理,确认他和师姐有资格代理这次案件。刘子泰回忆,这一次的镇定增强了代理人气场,两人顺利完成了这次诉讼。

去年,法援中心的同学累计交付法律文书145封,帮助当事人追回金额达8.5万余元。

“风里雨里,南门等你。”国际法学院大一学生、法援部长林景涛说,这是我们理解学生一直坚持的。寒冬腊月里,值班同学手机冻得没电也是常事。即便如此,依然有人前来咨询法律问题。

“我们其实有很多职业选择,但这个团体影响着我,决定了我未来工作的方向。”如今,刘子泰已经在法院实习,他觉得四年来的法援经验、不断为弱势群体维权,让自己对职业有了更多的荣誉感,让自己变得更加纯粹。

“希望荣誉感可以在法援中心内,继续传承下去。”他说。 

相关产品

评论